孩子出国上学了,“空巢父母”怎么办?
就像是时间一下子失去了参考坐标,仿佛前一天还把孩子抱在怀里,跟他的吃喝拉撒“作斗争”,为他的学业感到焦虑,后一天房间里就不再有混乱和噪音,不用再清理洒出来的果汁或牛奶,不用再对他们大吼无数次“洗澡,刷牙,上床睡觉!”…… 突然间,父母们不再被需要了,长大的孩子们即将开始一种自由独立的生活,一种远离父母的生活。 菁kids联合姊妹刊Jingkids International跟5组来自北京、即将成为或已经成为“空巢父母”的国际家庭聊了聊,探讨了对于孩子离家求学的看法,最想念孩子的什么,以及孩子不在后他们会做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其他也将面临相同处境的父母们缓解一下“分离焦虑”。
来自赞比亚的Sampa一家,在北京18年,
大女儿Chichi毕业于北京乐成国际学校
“Chichi是我第一个要离开家的孩子:她将前往欧洲上大学。我还有两个儿子在身边,所以也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空巢老人’。在她高中毕业之前,我跟一些经历过孩子上大学的家长聊过这件事。再多的情感准备,也不足以让你预知当他们离开家时你的真实感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在她去上大学之前,尽可能多地和她待在一起,给她最好的家庭生活,这样她就能把这些回忆带进大学。
我会想念我们共度的女孩时光,我们一起分享化妆品、衣服和鞋子,只有我们两个才能心领神会的笑话,她放得很大声的音乐,她的气味,她的微笑,她的冷静,坚韧和美丽而慷慨的内心。她的弟弟们也和我一样难过,他们非常爱她,也会非常想念她的。”
——Muby Mulenga
de Beer一家来自南非,在北京2年,
女儿Carmen毕业于北京英国学校- 顺义校区
“Carmen是我最后一个离开家的女儿,之后我将成为真正的‘空巢老人’。
对此,我没有做任何准备。有那么几天,我曾经想过家里没有孩子我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厨房和地板不再乱七八糟,不再有一大家子人一起做饭、玩游戏、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饭,一起弄清楚是谁吃掉了最后一块肉条、糖果或剩菜。
我的三个女儿都会回到故乡南非,而且会去同一个城市,她们的父亲和我还会继续留在中国。我很开心她们三个依然能在同一个城市陪伴彼此。
我会想念那些‘无声的对峙’、翻白眼、凌乱的卧室和厨房。但我更怀念的是那些拥抱、有趣的午餐,以及一起躺在泳池边晒太阳的时光。所有的记忆都刻在我们的脑海和心中。
我会想念最后一个离家的女儿,就像想念她的姐姐们一样。但我也期待着和丈夫共度更多的美好时光——就像以前还没有孩子时一样。我也打算走出我的舒适区,学习一些新技能,多做运动,保持健康。”
——Aletta de Beer
来自香港的Wong一家,在北京14年,
哥哥Curtis毕业于北京顺义国际学校
“Curtis是我第一个离开家去英国上大学的孩子,他的妹妹Kelly还在我们身边。我有几个朋友的孩子年龄更大些,已经上大学了。他们和我分享过他们的经历,所以我多少知道会发生什么。然而,当我的儿子高中毕业时,我的感觉和情绪比预想的要强烈得多。毕业典礼后,他去进行为期一周的毕业旅行,即使在那时,我和他告别时都有些感伤。
我最怀念的是Curtis和他妹妹在一起的时刻。Curtis和Kelly年龄相差20个月,他们的相处很亲密无间。当然,他们偶尔也像其他的兄弟姐妹一样会吵架,但他们的关系依然很亲近,会理解和支持彼此。
我们曾经一起度过许多特别的母子时光以及家庭时光,我会怀念那些我们一起享受的下午茶和晚餐。我很期待看到儿子享受他的大学生活,体验生活中所有令人兴奋的事情,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好人,当他从学校回家时,能够与我分享这些经历。
Kelly明年就上高中了。我将继续留在北京,直到她去上大学。两年前,我回归了职场做兼职工作,我希望即使将来成为了‘空巢老人’,也能够保持这种工作状态。”
——Kathleen Wong
Domingo一家来自南非,在北京5年,
女儿Nadine毕业于北京顺义国际学校
“Nadine是我们第一个离开家去上大学的孩子,家里还有一个弟弟。
尽管我认为自己已经为这段母亲必经的过渡阶段做好了准备,但我内心的一部分仍然拒绝承认,我的孩子几周之后就要离开家了。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但让她进入这个邪恶但美好的世界,我的心情也在担心、恐慌和兴奋之间来回游移,让我彻夜难眠。
她去了一所离我10277公里远的大学(是的,我都数过了),不能每天见到她让我很痛苦。我会想念她那富有感染力的笑声,我们的交谈,还有她温暖的拥抱。我每天唯一期待的就是她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她在大学的生活经历了什么。
为了排解思念之苦,我肯定会尽量多去旅行,读更多的书。”
——Jenifer Domingo
Betty一家来自北京,女儿Cathy毕业于北京乐成国际学校
“疫情期间赴美读大学自然不比疫情前,父母比孩子想得更多,更担心,有些担心可能是多余的,当然,肯定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我们生活在一个风险社会,也只能与风险共存,方方面面该提醒孩子的,尽量叮嘱到。海外留学从清末开始就从来不是一条容易的路,清醒认识这些可能有助于我们心理上多做一些准备。
在我们家,为她离家上大学做的心理准备一年多前就开始了,是一种倒计时的心态。珍惜接送她上学的车程,珍惜和她在一起生活的每一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她经常挂在嘴边上一句话:‘以后你们就怀念这段生活了。’
孩子长大是一个慢慢撒手的过程。从我陪她每个假期出去参加活动,到9年级暑假开始,她自己参加国内外夏校,自己收拾行李,往返中美之间,独立在外一个多月,她的成长是肉眼可见的。
只要我们敢放手,或不得不放手,孩子多半能应对碰到的突发情况。比如明显的工作人员歧视、航班连续取消,不得不改签,半夜要独自坐出租车等等。这些在她成年前就开始了,从开始哭着打电话回来,到后来心态正常地接受突发状态。真实的世界本来如此,担心也没有用,不如欢迎孩子来到成年人的世界。
孩子出去读大学后,家里还有老人要照顾,还要牵挂在外的她,工作上可以投入更多精力,一样会非常忙的,确实是少了申请季的紧张情绪。
我们升职为毕业生家长之后,感觉家长们卷入年轻人的大学生活太多了。大学忙着建群,家长群也挺活跃。学生见面会,家长们也要去。学生带什么东西上大学,家长们也操心。有种时空穿越的感觉——不是送孩子上大学,而是去上幼儿园。
我觉得需要操心的是我们之间的mind gap(思想差距)。随着她们赴美读大学,经历我们没有经历过的美国本科教育,我们和子女间的认知差距可能会快速扩大,我们在精神层面是否还能有高质量的交流?成年子女和父母间的关系,是我们与我们的父母之间正在经历的,我们多半只是照顾者,我们的父母已经很难理解我们,或者我们早已报喜不报忧。我们的孩子马上要经历空间距离带来的与父母联系的疏远,我们如何维系发展相互间的亲密关系肯定不容易找到答案,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
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可能多年后会吸引她回到我们身边吧。所以,要努力做有魅力、有能力的父母,少操闲心。继续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她真正需要的地方给她建议,让她能够感受到我们真实的有效的支持。”
——Betty
Jingkids International编辑Pearl Kasujja
为“空巢父母”们提出以下建议
•微笑吧,并不都是离愁别绪
把这一切看作是孩子们将经历的激动人心的大冒险,一个真正的成人礼。你已经尽你所能让他们为进入现实世界做好准备了,比如教过他们如何煮鸡蛋,如何操作洗衣机(甚至手洗衣服),如何处理金钱问题,并清楚知晓吸毒和酗酒会毁了他们的生活。
•给自己一些调整的时间
擦干眼泪之后,去酒吧喝几杯你喜欢的酒,花些时间来适应和承认你和他们生活的新阶段。根据心理学家的说法,这可能需要两年的时间来适应不再是一个参与孩子生活的母亲或父亲的角色。如果两年后哭泣或饮酒的自怜症状没有消退,请寻求专业医疗建议。
•跟上他们的脚步
千禧一代们可以同时操作15个屏幕,所以,试着跟上他们的脚步:熟悉最新的技术和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如Facebook、Skype和Teams。你不仅可以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还可以全天候监视他们(当然他们不会喜欢后者)。
•重拾独处的时间
想想过去有多少事情我们总会说“等有时间了”再去做,现在你有大把的时间了。一直在更新运动类的APP,但因为没有时间而很少使用,可以点开它了!一直想写本书?现在就可以开始打字了! 现在没有什么能阻止你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了。
•享受与伴侣相处的时间
婚姻和孩子会改变我们所有人(身体、精神状态、睡眠、性生活等等)。有时,我们深陷在为人父母的泥潭中,几乎没有注意到自己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已经不是以前的自己了。当孩子们长大成人的时候,也许是时候重新建立你和你的伴侣之间的纽带了;你们曾经共同拥有的爱好可以重获新生;一直想安排的梦幻假期,现在就是时候了。
让你的孩子知道,他们可以随时回家:没有什么比爸爸妈妈做的家常菜更好吃的了,而不是薯条、汉堡和可口可乐。
看,当父母的责任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查阅英文原稿
推荐阅读